到校篇 5/14


Utta Kashi 的 Ashram 真的是小巧又讓人喜愛。

牆壁都漆成Sivananda的象徵色,黃色,代表智慧。
四周的矮屋子圍著一圈石頭鋪地的中庭,兩大排水龍頭,讓我們洗手洗衣服沖餐盤。

陽光十分的明亮又溫暖,因為我們處於高山上,空氣仍是清爽乾燥,是一種舒服的熱。讓我想起屏東眷村的日式平房,有種在午餐後艷陽下樹蔭裡偷閒的寫意。


這時我們遇到一位穿黃白制服,戴眼鏡的中年印度男子。
然後我就自以為有禮貌地說了聲 Hello來打招呼。
而男子則是雙手合掌在胸前,回應我 Om Namashivaya」。
顯得我十分狀況外 。窘。

這位中年男子將成為我們一個月的老師,教授 薄伽梵歌 Bhagva Gita、解剖學、以及帶領每日6am和8pm的satsang和用餐前的導唱。我們管他叫做Kaprooji。

在辦公室辦理報到的,是這間Ashram的director,穿著橘色衣服的她說明了她已經ennunciated, 是個出家人。板著一張臉,十分嚴肅地讓我們填表、寄放貴重物品等。我還無法介紹她的名字,因為有學員問她該怎麼稱呼她,她還說等適當時機她會自我介紹,不是十分地親切。

同學真的是來自四面八方。

亞洲代表有1台、1日、1韓、1菲律賓,以及印度生6名。
加拿大來了好多個,誰叫Sivananda第一個外國的ashram就是設在加拿大魁北克的蒙特婁。
巴西2個 、 丹麥1個 、 瑞士1個 、 奧地利2個 、 德國1個 、 南非1個、澳洲1.5個 、 美國1.5個 、英國1.5個等。
(1.5個的原因是,比如有位Richard同學,美國籍,但是七歲時因戰爭離開黎巴嫩到美國的,所以他算一半。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喬安娜和我的房間,雖然簡陋,但在當時當地的標準來看,實屬高級。畢竟我們是兩人共用一房一衛,且還有配備一套桌椅讓兩人可以搶著用。

每個房間都掛著guru (老師)的照片。
白色牆壁,木頭櫃子的簡單房間,因為床單和窗簾的眾多色彩而顯得十分活潑又印度。

雙人房配有馬桶,不必蹲著上廁所。至於有沒有熱水,就要今晚洗澡才能見真章了。

晚餐時,大家圍坐在地板成ㄇ字型,老師先開口唱出:

「Hare Krishna, Hare Krishna, Krishna Krishna, Hare Hare」

「Hare Rama, Hare Rama, Rama Rama, Hare Hare」

我們就照跟,然後一邊拍手打節奏。

以後聽到這首梵唱就知道大家已經在飯廳等了,快點進去。

來印度前我一度害怕在Ashram一天吃兩餐吃不飽。我錯了。每天都吃很飽!因為負責配飯配菜的同學會一直巡場,一直加菜在你的盤子裡。大多是以豆子,瓜類為主的素食,算蠻好吃的。

明天是5/15周日,正式開學的前一個假日,我們被允許可以前往Utta Kashi小鎮,看是要買東西還是上網什麼的。

到學校的第一個夜晚,床雖然很硬很小很陌生,但知道我將在此安頓學習一個月,比起前兩天瘋狂的舟車勞頓,真個小房間真是太舒適了。

10點熄燈,我們也因疲累而很快就睡去了。

Sivananda TT 生活學習篇,待續。


就是這座吊橋。我們傻傻走到對面去,不知道學校的門就在眼前五公尺處。


Ashram大門


我們的高級兩人宿舍。只有兩人房有一副桌椅,其他4人和8人房,全部都要在床上寫作業。


食在Ashram


有一區的宿舍直接面恆河,名字就叫Ganga Dorm. 淙淙水聲真的是讓人心曠神怡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